周易的主要内容价值

  • 中国历史上的《周易》有何价值呢?

    《周易》又称《易经》,在我国在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但却是秦汉后直至今日无人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周易概述

    据传,《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世界遗产城市安阳市。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书而幸免于难。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现今,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Og3MQvk5oQWySZCDLw9Gw

     提取码: 4wmp

  • 周易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周易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内容如下:

    《周易》是中华民族的元典。《周易》又称《易经》,在中华文化史上一直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包括易经(64卦、384爻)、易传(彖辞、象辞、杂卦、系辞传等解释易经卦辞与爻辞的注释和论述,称为十翼)两部分。其产生应是源于人类忧患意识:自己与内心世界的冲突、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冲突及个人与自然间的冲突。

    《周易》所说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包含了中华文化基本精神,和主要信息,道出了以文教化的传统,它通过人对自身的把握,以及对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调谐,以化成天下,使自然世界化成人文世界,这种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贯注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铸成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文化之爱。

    《周易》之道——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用来表述宇宙本源及无限性的一个概念,为天地未开、阴阳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既包括至极之理,又包括时空极限。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易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平等、对立而相依的阴阳两个方面,他们之间的既相互对立斗争,又相互滋生依存的关系是一切事物生灭的根由所在。

    具体讲《周易》哲学思想主要有:刚健有为观。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天道刚健,周而复始,运行永不停息,君子应效法天道,自强不息。世界5000年,只有中华文明流传下来,这种坚韧的生命力来自于这点。同时,这个观点,接近创造,应是世界创造思想的源泉。

    坤厚载物观。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博厚,承载万物,品德广大无边。人最重要的就是像大地母亲一样具有博大的爱心。

    我们常常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胸怀宽广,天地自宽。易家强调人在效法天道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同时,也要效法地道柔顺恬静的宽厚美德,做到刚柔并济、内方外圆。这样才能在纷纭世事面前从容不迫,应付自如。

    生生不息观。生生不息是《易经》的根本精神。生生就是变化不已,不断地出现新事物。具体讲有三层含义:一是生而又生,连绵不断(时间);

    二是有而又有,丰富多彩(空间);三是新而又新,日新月异(品种)。天地之大德曰生,一方面说明天地最大的德性是生生不已,孕育万物,同时也告诉我们,天地也有爱心,要珍爱宇宙大自然为我们孕化生命。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说: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张岱年先生认为生就是创造,把传统易的日新观转化为创造观,并提出了知本(万物根本)达至(圆满境界)的新哲学追求,将创造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进一步升化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天人三才观。天地设位,圣人成能。天地人三才,圣人仿效天地,展现能力,穷神知化,成就大业。把人同天地相比并,说明人类已认识到自身的伟大,这是人类思想的重大进步。

  • 周易的主要内容

    就是易经。

  • 周易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信息

    周易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信息是:由本文的“经”和解说的“传”构成。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周易成书时间:

    1、成于西周。

    顾颉刚关于《周易》卦爻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此文“推定经文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年代的范围,是极有贡献的”。

    2、成于战国。

    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易传的成书问题,自欧阳修《易童子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钱穆、顾颉刚、冯友兰、郭沫若、李镜池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史记》的说法不足信。

    其称易传为孔子所做,若非司马迁之误,就必是汉儒刘歆所伪窜。根据《易传》的内容来看,应是在孟子、荀子的性命天道之学出现以后的作品,有明显的黄老道家与阴阳家色彩。

    3、成于西汉。

    顾颉刚根据箕子和康侯两条卦爻辞,指出《周易》卦爻辞为文王所作的传统说法不可信。顾颉刚继《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之后作《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是对其所说《周易》卦爻辞所无的观象制器故事的专门考论,意在证明《系辞传》观象制器章讲到古史帝系人物的话是西汉后期人的说法。

    关于《系辞传》与《世本》的关系,胡适指出,“《世本》所据传说,必有一部分是很古的,但《世本》是很晚的书,《系辞》不会在其后”,“《世本》不采《系辞》,也许是因为《系辞》所说制作器物太略了,不够过瘾。

    《系辞》那一章所说,只重在制器尚象,并不重在假造古帝王之名。若其时已有苍颉沮诵作书契之传说,又何必不引用而仅泛称‘后世圣人’呢?”郭店战国简本《老子》的面世,证明胡适对顾颉刚的批评是正确的。

  • 周易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周易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内容如下:

    《周易》是中华民族的元典。《周易》又称《易经》,在中华文化史上一直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包括易经(64卦、384爻)、易传(彖辞、象辞、杂卦、系辞传等解释易经卦辞与爻辞的注释和论述,称为十翼)两部分。其产生应是源于人类忧患意识:自己与内心世界的冲突、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冲突及个人与自然间的冲突。

    《周易》所说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包含了中华文化基本精神,和主要信息,道出了以文教化的传统,它通过人对自身的把握,以及对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调谐,以化成天下,使自然世界化成人文世界,这种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贯注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铸成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文化之爱。

    《周易》之道——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用来表述宇宙本源及无限性的一个概念,为天地未开、阴阳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既包括至极之理,又包括时空极限。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易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平等、对立而相依的阴阳两个方面,他们之间的既相互对立斗争,又相互滋生依存的关系是一切事物生灭的根由所在。

    具体讲《周易》哲学思想主要有:刚健有为观。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天道刚健,周而复始,运行永不停息,君子应效法天道,自强不息。世界5000年,只有中华文明流传下来,这种坚韧的生命力来自于这点。同时,这个观点,接近创造,应是世界创造思想的源泉。

    坤厚载物观。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博厚,承载万物,品德广大无边。人最重要的就是像大地母亲一样具有博大的爱心。

    我们常常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胸怀宽广,天地自宽。易家强调人在效法天道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同时,也要效法地道柔顺恬静的宽厚美德,做到刚柔并济、内方外圆。这样才能在纷纭世事面前从容不迫,应付自如。

    生生不息观。生生不息是《易经》的根本精神。生生就是变化不已,不断地出现新事物。具体讲有三层含义:一是生而又生,连绵不断(时间);

    二是有而又有,丰富多彩(空间);三是新而又新,日新月异(品种)。天地之大德曰生,一方面说明天地最大的德性是生生不已,孕育万物,同时也告诉我们,天地也有爱心,要珍爱宇宙大自然为我们孕化生命。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说: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张岱年先生认为生就是创造,把传统易的日新观转化为创造观,并提出了知本(万物根本)达至(圆满境界)的新哲学追求,将创造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进一步升化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天人三才观。天地设位,圣人成能。天地人三才,圣人仿效天地,展现能力,穷神知化,成就大业。把人同天地相比并,说明人类已认识到自身的伟大,这是人类思想的重大进步。

  • 周易到底讲的是什么?

    周易》讲的是“变化”!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中国最古老的智慧,儒道两家都从中受到启发。
    《周易》是人类最古老智慧之一。
    《周易》包括两部分《易经》和《易传》。(据说伏羲作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
    “周”和“易”的意义。
    “周”
    周朝,《周易》产生于周。
    周遍,《周易》无所不包,广大悉备。
    周转,《周易》周而复始,循环返复。
    "易”
    简易,“大道至简”。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变易,变化的宇宙,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
    不易,一切不断变化的“现象”是永恒不变的。现象在变,规律不变。
    《周易》的系统,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
    符号系统是:
    阴爻,阳爻。爻也有者,效天下之动者。
    四象: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八卦:
    乾三连(天),坤六断(地);
    震仰盂(雷),艮覆碗(山);
    离中虚(火),坎中满(水);
    兑上缺(泽),巽下断(风)。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文字系统:爻辞,卦辞,卦名。
    举例:乾卦是卦名。元亨利贞是卦辞。“潜龙勿用,现龙在田,利见大人,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是爻辞。
    《周易》的思想。
    忧患意识。
    中华文明是个农业文明,春耕秋收要靠天吃饭,因此这个民族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刚健进取,宽厚包容的精神。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来自《周易》,这个校训就诠释了“刚健进取,宽厚包容”的精神!乾德是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坤德是胸襟开阔博大,胸怀万物,兼容并包。
    变革的精神。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阴阳交替,变化不息。乾卦中从“潜龙勿用”到“飞龙在天”到“亢龙有悔”。世界永远在不停的变化之中,我们也要跟随世界的变化,掌握规律,积极适应变化。
    中国俗语“树挪死,人挪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李鸿章面对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也要寻求自身的变革,才能强大,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展开了。
    不走极端,中庸的原则,也就是恰到好处。
    乾卦中“潜龙勿用”和“亢龙有悔”都是极端的变现,都不如“现龙在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世界永远在变化之中,恰当的时间,地点才是发展变化的最佳状态。阴阳平衡,刚柔相济,和谐统一就是“贵中和”就是最佳状态。
    “高处不胜寒”。
    综上所述,《周易》用符号和文字系统表现了一个变化的宇宙,忧患意识,变革精神,积极进取,中庸原则不过是宇宙变化的体现。
    《周易》讲的什么,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变化”!

返回顶部